财务天地

《金融的逻辑》

  • 作  者:陈志武
  • 出  版  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2009-8-1
  • ISBN:9787801739117页  数:268
  • 尺  寸:版  次:
  • 市场价格:39.00
  • 分  类:其它图书  >  其他图书

引言

作者在第一部分,以问答的方式,解释了当前经济领域的诸多问题,提出中国切不可因为金融危机而却步金融市场的发展,退回到国营企业独大的时代;在第二部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金融创新、开发资本市场、藏富于民等等,尽管观点不一定全面,但是值得有关当局考虑。

编者的话

追溯财富基因,解读资本密码,剖析金融危机,还原金融逻辑。

为什么中国的钱这么多?

为什么中国人钱多了反不安?

为什么养儿防老”不道德?

为什么政府有钱不如民间富有?

为什么说西方的兴起主要靠制度而不是掠夺?

为什么发展金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是一个有财富但没有资本的社会。

千万不要因为美国的金融创新带来的问题,就认为我们不放开金融创新的做法是对的。中国必须学会游泳,即使要交学费,也应该去学。 

只要股市还不对民营企业真正开放,培植中国的创新文化要么是一句空话,要么就只能继续依赖香港和美国的资本市场。

金融证券品种的发展不发展,最终不仅仅影响到GDP的增长快不快,而且会影响到我们到底娶什么样的媳妇。嫁什么样的丈夫,有多少自己的自主权和个人尊严。

证券金融技术和西方制度文化是套餐,要么就不要,要么就全要,而不能像超市购物那样只挑自己喜欢的。

当一种经济交易夹杂着其他因素一友谊、情感和亲戚——那么。只会污染人类关系的灵魂。从人类的经验看,经济交易留给市场,感情交流留给家庭,这是最好的一种安排,也是市场化分工发展的总趋势。

内容提要

继畅销书《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之后,陈志武在新作《金融的逻辑》中继续尖锐追问中国的出路问题。

本书深入浅出地从财富的文化和制度基因谈起,告诉读者:金融到底是怎么回事?危机之后,金融市场是否会终结?人类社会为什么要金融市场?金融交易除了让华尔街、金融界赚钱之外,对社会到底有没有贡献、有没有创造价值?如果有的话,是如何贡献的?如何创造价值的?金融的逻辑是什么?

作者密切关注中国社会转型问题,全面驳斥了市场上流行的《货币战争》关于金融阴谋论”的谬论,观点振聋发聩,再次起到了痛击时弊清迷局的效果。

作者介绍

陈志武,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中国金融博物馆首席顾问,最具影响力的华人经济学家之一。 自1990年获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博士学位以来,陈志武教授先后在威斯康辛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美国耶鲁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任教,并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著名学术机构聘为特聘教授或访问教授。 陈志武教授一直是世界金融学和金融资产定价领域最具有创造力和最活跃的学者之一,获得过美国默顿.米勒(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研究奖、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研究奖等多项重大学术奖励。2000年,一项颇得全球经济学家首肯的世界经济学家排名出炉,在前1000名经济学家中,有19人来自中国,陈志武教授排名第202位;2006年,《华尔街电讯》将陈志武教授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 陈志武教授拥有国内经济学术界少见的政治经济学视野,更为重要的是,他也是国内鲜见的能用现代经济学和金融学的源流把事情说得很清楚的经济学家。 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金融创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治国的金融之道”等观点启发了更多人对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经济的思考。 2008年出版的中文著作《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非理性亢奋》成为当年度最具影响力的财经读物之一。其中《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荣获2008和讯华文财经图书大奖”之年度财经图书大奖”和最佳原创学术类”大奖,并入选多家专业媒体评选的2008年度最值得珍藏图书。

目录

序言 金融是什么
第一部分 资本化的逻辑
 第一章 中国的钱为什么这么多
 第二章 为什么中国钱多了许多人并不感到富有
 第三章 西方的兴起是因为掠夺的银子多吗
 第四章 掠夺对西方的崛起贡献有多大
 第五章 资本化是美国资本主义的核心精神
第二部分 金融的逻辑
 第六章 治国的金融之道
 第七章 政府有钱不如民间富有
 第八章 中国人的理财前景
 第九章 反思高利贷与民间金融
 第十章 中国是否会发生金融危机
 第十一章 金融现代化为何如此艰难
第三部分 金融危机的逻辑
 第十二章 从美国次贷危机中学到什么
 第十三章 政府为解救危机而持股银行不是国有化
 第十四章 金融危机之下,美国的借贷消费模式会改变吗
 第十五章 消费驱动型模式不会改变
第四部分 股市的逻辑
 第十六章 中国股市怎么了
 第十七章 从国有银行A股上市中看到什么
 第十八章 资本市场与法治发展的瓦动
第五部分 文化的金融学逻辑
 第十九章 对儒家文化的金融学反思
 第二十章 儒家孝道”文化的终结与中国金融业的兴起
 第二十一章 儒家文化与中国金融发展的滞后
 第二十二章 市场经济是个人解放的必由之路
最后的话:发展证券金融是中国唯一的出路
附录
编辑说明
致谢

预读

  为什么中国的钱这么多?

  流动性过剩”,钱太多”,这是时下时髦的话题。实际上,在全球范围内,中东石油钱”、俄罗斯与加拿大自然资源钱”、美国高科技钱”等等,到处是钱”,以至于开放式基金、对冲基金、私人股权基金公司,随便就有几百亿、几千亿美元管理,中国工商银行在海外上市不费吹灰之力就融资219亿美元!在中国,钱”更是多得不得了。如果按广义货币与GDP之比来衡量,那么,1980年中国的广义钱”量只是GDP的22%,相对于每一块钱的GDP只有0.22元钱在流通。从那以后,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中国经济的钱”化程度直线上升,到2003年达到最高,流通的钱”量是GDP的1.9倍,相对于每一块钱的GDP产出差不多有2元钱在流通,社会上的确到处是钱!

  从表面看,今天世界的钱似乎太多,有一种非理性繁荣,中国的货币供应水平尤其是历史上少有的,也比世界其他国家都高。就以2006年为例,日本的广义货币相当于GDP的140%,美国的广义货币为7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50%。

  不过,单纯从货币供应占GDP之比还不能判断钱”是太多还是太少,关键还要看通货膨胀率的高低。如果通货膨胀不是问题,货币供应、资本供应再多也没问题,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各国中央银行都以通货膨胀为货币政策的目标。虽然各国货币供应多,但目前主要国家的通货膨胀却都在2%至3%左右,这说明货币供应多得有因。

  可是,这么说并没有从根本上解释为什么中国的钱多”、世界的流动性过剩”不是问题。为什么钱”多、资本多而通货却不膨胀呢?跟以往历史时期比,今天的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已经有一种全球金融大泡沫,而且会像一些人预测得那样不久要破灭?这些的确是新时代的新现象,我们不妨借这种难得的历史时期,来重新审视资本的奥秘,以看清当今经济的根本特征。以往,我们更关注过去200年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却忽视了发生于过去150年的金融革命。不认识这场金融革命,就难以认清资本的奥秘,当然也就不能深入理解美国经济的本质以及正在中国发生的经济与社会变革。

  钱、资本和财富

  我们先要回答一个问题:什么是钱?资本?财富?简单讲,钱”主要是一个货币的概念,流动性最好,可直接用于交换,并同时又是市场交换的结果,是具有最普遍接收性的价值载体。钱既可以是纸币,也可以为东西,比如金银、丝绸,只要大家都认就行。资本也是活的价值,尽管其活”性较钱低,但它是能够生产价值的价值。而财富既包括流动性的,也包括不流动的价值,即死的有价物,一般的财富并不一定能产生财富。从契约理论的角度讲,财富往往是物、是东西”,货币是把东西”卖掉之后的价值载体,而资本更多是东西”的产权证”,它是广义的货币,是与具体的东西”相对应的产权。

  最能区分这三者的东西”要算土地,土地是财富,但它不一定是资本,更不一定是钱。首先,土地必须能买卖交易,否则它既不是钱,又不能转换成资本。比如,如果土地是国有,就不能被买卖,土地顶多是财富,不是资本,也不能变成钱,更生不了多少钱。如果土地是私有并且能被买卖,那么土地与钱之间只有一次交易相隔,土地就能随时变成钱,就像钱了。当然,即使私有土地可以买卖,除了直接出售之外土地还不一定能转换成资本。也就是说,只有在产权保护制度和契约权益保护相对可靠的情况下,土地即使不卖掉,也可以被抵押转换成资本。这时,土地的产权证”就最重要,产权证”的流动性使土地权成为资本,以资本的形式让土地所承载的财富赚更多的钱。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未来收入,比如,个人的未来收入是财富,但是如果没有金融工具把未来收入做票据化、证券化变现,那也顶多是可以感觉到但不能花的财富,也不是资本。通过将部分未来收入以产权证”(抵押)形式流动起来,未来收入流也能成为资本。

  财富不一定能一下子变成钱,财富的范围比资本大,资本比钱的范围大。问题是:什么决定财富、资本与钱之间的相互距离呢?一个国家对东西”、对未来收入流进行资本化的能力,也就是市场、契约与产权制度,决定了这三者间的距离。从根本上讲,货币是将财富”卖掉的所得,资本是以产权契约、金融票据、证券契约等形式将财富”资本化的所得,是资产和未来收入流的产权证”。只不过,通过这些产权证”,把本来就已存在但是死”的东西”和未来收入流变活了。在这个意义上,只要金融票据、证券、货币是相对于实在的价值而发行的,金融化在增加价值载体的流通性的同时,本身并不必然导致通货膨胀或经济危机。

  市场化改革让中国的钱多了

  在2007年的一次交谈中,《纽约时报》驻上海的记者说到,中国今天似乎充满了互相矛盾的现象,让人难以理出头绪。一方面腐败这么严重,许多钱被贪污浪费,或者以形象工程烧钱,或者通过国有银行继续向那些不断亏损的国企输血;可是,另一方面,在上海、浙江、江苏、北京等许多地方,在空气中你能处处感受到那种日夜不熄的创业干劲,谁都在谈生意、做投资赚钱。而且,现在中国人的钱的确很多,买房有钱,投资有钱,到境外旅游有钱,买奢侈品、买高档车有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中国这种增长到底能持续多久?为什么在市场制度、法治秩序还欠缺的中国,其经济仍然能持续增长这么多年?

  这位朋友做记者许多年,在中国已经两年有余,碰到、看到、听到的事当然很多,但中国的事让他对这个社会、对今天的世界一天比一天更着迷,中国为什么在庞大行政机器压制下还这么有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