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ancial-info财务天地

安越 > 财务天地 >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第十三章——证券投资基金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第十三章——证券投资基金

作者:财政部 来源:本站整理 推荐讲师:安越 发表于:2002-01-16

  更多财务管理相关文章,尽在安越财务专题 >>立即进入

  第十三章 证券投资基金

  第一百四十五条 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 ,应当以基金为会计核算主体,独立建账、独立核算,保证不同基金之间在名册登记、账户设置、资金划拨、账簿记录等方面相互独立。

  保险公司从事投资连结产品业务,应设置独立账户,单独核算。

  第一百四十六条 基金管理公司应于估值日计算基金净值和基金单位净值,并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公告。

  基金净值 = 基金资产 - 基金负债,基金净值按基金单位总份额平均分割,得出基金单位净值。

  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金管理公司应按下列估值原则对基金资产进行估值:

  (一) 任何上市流通的有价证券,以其估值日在证券交易所挂牌的市价(平均价或收盘价)估值;估值日无交易的,以最近交易日的市价估值。

  (二) 未上市的股票应区分以下情况处理:

  1. 配股和增发新股,按估值日在证券交易所挂牌的同一股票的市价估值;

  2.  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按成本估值。

  (三) 配股权证,从配股除权日起到配股确认日止,按市价高于配股价的差额估值;如果市价低于配股价,不估值。

  (四) 如有确凿证据表明按上述方法进行估值不能客观反映其公允价值,基金管理公司应根据具体情况与基金托管人商定后,按最能反映公允价值的价格估值。

  (五) 如有新增事项,按国家最新规定估值。

  保险公司从事投资连结产品业务,其独立账户资产应比照上述原则进行估值。

  第一百四十八条 股票投资应按下列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

  (一) 买入股票应于成交日确认为股票投资。股票投资按成交日应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成交总额和相关费用)入账;资金交收日,按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进行清算。

  (二) 卖出股票应于成交日确认股票差价收入。股票差价收入按卖出股票成交总额与其成本和相关费用的差额入账。卖出股票应逐日结转成本,结转的方法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

  (三) 股票持有期间分派的股票股利,应于除权日根据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按股权登记日持有的股数及送股或转增比例,计算确定增加的股票数量,在"股票投资"账户进行记录。

  (四) 股票投资应分派的现金股利,在除息日确认为股利收入。

  (五) 估值日,对股票投资和配股权证进行估值时产生的估值增值或减值,应确认为未实现利得。

  第一百四十九条 债券投资应按下列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

  (一) 买入上市债券应于成交日确认债券投资。债券投资按成交日应支付的全部价款入账,应支付的全部价款中包含债券起息日或上次除息日至购买日止的利息,应作为应收利息单独核算,不构成债券投资成本。资金交收日,按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进行资金交收。

  (二) 买入非上市债券应于实际支付价款时确认债券投资。债券投资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入账,如果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债券起息日或上次除息日至购买日止的利息,应作为应收利息单独核算,不构成债券投资成本。

  (三) 卖出上市债券应于成交日确认债券差价收入。债券差价收入按卖出债券应收取的全部价款与其成本、应收利息和相关费用的差额入账。卖出债券的成本应逐日进行结转,结转的方法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

  (四) 卖出非上市债券应于实际收到全部价款时确认债券差价收入,债券差价收入按实际收到的全部价款与其成本、应收利息的差额入账。卖出债券的成本应逐日进行结转,结转的方法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

  (五) 估值日,对债券投资进行估值时产生的估值增值或减值,应确认为未实现利得。

  第一百五十条 实收基金应按下列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

  (一) 封闭式基金事先确定发行总额,在封闭期内基金单位总数不变。基金成立时,实收基金按实际收到的基金单位发行总额入账。基金发行费收入扣除相关费用后的结余,作为其他收入处理。

  (二) 开放式基金的基金单位总额不固定,基金单位总数随时增减。基金成立时,实收基金按实际收到的基金单位发行总额入账;基金成立后,实收基金应于基金申购、赎回确认日, 根据基金契约和招募说明书中载明的有关事项进行确认和计量。

  第一百五十一条 基金申购、赎回应按下列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

  (一) 基金管理公司应于收到基金投资人申购或赎回申请之日起在规定的工作日内,对该交易的有效性进行确认。确认日,按照实收基金、未实现利得、未分配收益和损益平准金的余额占基金净值的比例,将确认有效的申购款项分割为三部分,分别确认为实收基金、未实现利得、损益平准金的增加或减少。

  (二) 基金管理公司应当在接受基金投资人有效申请之日起,在规定的工作日内收回申购款项,尚未收回之前作为应收申购款入账。

  (三) 办理申购业务的机构按规定收取的申购费,如在基金申购时收取的,由办理申购业务的机构直接向投资人收取,不纳入基金会计核算范围;如在基金赎回时收取的,待基金投资人赎回时从赎回款中抵扣。

  (四) 基金管理公司应当在接受基金投资人有效申请之日起,在规定的工作日内支付赎回款项,尚未支付之前作为应付赎回款入账。

  (五) 开放式基金按规定收取的赎回费,其中基本手续费部分归办理赎回业务的机构所有,尚未支付之前作为应付赎回费入账;赎回费在扣除基本手续费后的余额归基金所有,作为其他收入入账。

  第一百五十二条 基金收入包括股票差价收入、债券差价收入、债券利息收入、存款利息收入、股利收入、卖出回购证券收入和其他收入,应按下列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

  (一) 股票差价收入应于卖出股票成交日确认,并按卖出股票成交总额与其成本和相关费用的差额入账。

  (二) 债券差价收入应分别以下情况进行处理:

  1.卖出上市债券,应于成交日确认债券差价收入,并按应收取的全部价款与其成本、应收利息和相关费用的差额入账。

  2.卖出非上市债券,应于实际收到价款时确认债券差价收入,并按应收取的全部价款与其成本、应收利息的差额入账。

  (三) 债券利息收入应在债券实际持有期内逐日计提,并按债券票面价值与票面利率计提的金额入账。

  (四) 存款利息收入应逐日计提,并按本金与适用的利率计提的金额入账。

  (五) 股利收入应于除息日确认,并按上市公司宣告的分红派息比例计算的金额入账。

  (六) 买入返售证券收入应在证券持有期内采用直线法逐日计提,并按计提的金额入账。

  第一百五十三条 基金费用应按下列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

  (一) 费用包括管理人报酬、基金托管费、卖出回购证券支出、利息支出和其他费用。

  (二) 管理人报酬和基金托管费应按照基金契约和招募说明书规定的方法和标准计提,并按计提的金额入账。

  (三) 卖出回购证券支出应在该证券持有期内采用直线法逐日计提,并按计提的金额入账。

  (四) 利息支出应在借款期内逐日计提,并按借款本金与适用的利率计提的金额入账。

  (五) 其他费用是指除上述费用以外的其他各项费用,包括注册登记费、上市年费、信息披露费、审计费用、律师费用等。发生的其他费用如果影响基金单位净值小数点后第五位的, 即发生的其他费用大于基金净值十万分之一,应采用待摊或预提发生的其他费用如果不影响基金单位净值小数点后第五位的,即发生的其他费用小 于基金净十万分之一,应于发生时直接计入基金损益。

  (六) 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因未履行义务导致的费用支出或资产的损失,以及处理与基金运作无关的事项发生的费用等不得列入费用。

  第一百五十四条 基金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附注组成。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经营业绩表、基金净值变动表及其附表。会计报表附注至少应披露主要会计政策及其变更的影响数、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和主要报表项目说明等内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应披露基金与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发起人、基金管理公司的股东等关联方在报告期内存在的关系与交易等。

  (一) 资产负债表应分别资产、负债、持有人权益披露其年初数和期末数。

  (二) 经营业绩表应分别收入、费用、基金净收益、基金经营业绩披露其本月数和本年累计数。

  (三) 基金净值变动表应披露下列项目产生的基金净值变动:

  1.经营活动产生的基金净值变动;

  2.基金单位交易产生的基金净值变动;

  3.向基金持有人分配收益产生的基金净值变动。

》安越《中国会计准则分析及应用》培训课程      查看详情 更多培训课程
   本课程将通过真实、生动的案例将纷繁复杂的会计准则背后简单、深刻的原理展现出来,帮助学员对会计业务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更多财务管理相关文章,尽在安越财务专题 >>立即进入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网络,文中或封面图片来自授权原作者及互联网。为非商业用途使用。
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安越(微信:yuexianghui03)。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最终解释权归安越所有。

联系我们Contact Us

上海安越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021-58362000
15801919100(公开课24h服务)
15801990967(内训24h服务)
15801990967(管理咨询24h服务)

BD@EasyFinance.com.cn

客户反馈Feedback

了解更多Subscribe

微信二维码

关注安越官方微信

CopyRight © 安越咨询 版权所有 沪ICP备 05001842网站备案深耕欧美管理会计理念,聚焦中国企业实践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