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接班人张勇:从普华永道审计师到执掌阿里!

作者:待查来源:网络推荐讲师:安越 发表于:2019-09-19

2019年9月10日,我国第35个教师节,马云55岁生日,阿里巴巴20周年,也是马云正式卸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的日子。
接任马云的是阿里巴巴CEO张勇,张勇是谁呢?为什么会是张勇接班?

1

从普华永道审计师到盛大CFO再到淘宝CFO

 

张勇是上海人,出生于1972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毕业后进入当时“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并在那里工作了7年。

 

2002年,安达信因卷入安然事件而倒掉,张勇则转入接手安达信部分团队的普华永道,那是“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中的另一家,张勇则在那里干了3年。

 

2005年,在新晋“中国首富”陈天桥的邀请下,张勇加入盛大网络,担任首席财务官(CFO)。

 

“在盛大我更多是典型意义上的CFO,工作内容更多是财务上的,包括投资以及投资者关系。”他回忆。

 

这是一段相对轻松的日子——工作单纯,公司蒸蒸日上,但张勇却不习惯这样的生活,内心总渴望发生某种改变。改变发生于2007年夏天。

 

这年夏天,正在香港出差的张勇接到猎头公司的电话,“有一个公司叫阿里巴巴,你愿不愿意了解一下?”这是一家专注于服务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员工和离职员工的猎头公司,曾经在安达信和普华永道就职的张勇自然在他们的名单上。而阿里巴巴正在为它的急速扩张找寻人才。

 

张勇知道阿里巴巴,知道这是一家正在迅速成长的电子商务巨头。

 

而且,他不可能没有听说,阿里巴巴集团的B2B业务正在谋求于当年晚些时候独立上市。

 

在他表达了肯定的意向之后,猎头继续:“如果有空的话,他们的CFO约你明天早上在香港文华东方酒店吃早饭。”

 

于是,张勇在香港第一次见到了阿里巴巴集团当时的CFO蔡崇信,随后,他便加入了阿里巴巴。

 

 

2

接手即将散伙的淘宝商城(现在的天猫)

 

2007年8 月 30 日,张勇到阿里巴巴任职,第一个职位是淘宝网 CFO。张勇为自己挑选了“逍遥子”的花名,开启了他在阿里折腾自己的第一站。

 

倒不是说淘宝网比不上盛大,恰恰是当时淘宝网的发展越来越快,“B2C”的模式(阿里巴巴主营业务是 B2B)被提上了日程。背后的操作就是,要将淘宝“拆分”成更精细的模块,准备拆分上市。

 

“拆分”淘宝网开始于 2008 年,当时张勇兼任了淘宝网 COO(首席运营官)。

 

推行“B2C”模式,对于公司、团队和个人来说都是好事,但淘宝在 B2C 上的努力却非常波折。

 

2008 年 4 月,淘宝网成立了独立运营的商城事业部,由当时的淘宝网副总裁黄若负责。但仅仅过了 6 个月,事业部就被解散。

 

后来,张勇回忆起那段日子,他说:“商城是 2008 年 4 月成立的,但到年底的时候其实挺不顺利的。由于原来的 leader 离职,下面的团队也很容易散掉,只剩下 20 多个人了。”

 

此外,当时淘宝商城的招商和运营是分开来管理的,淘宝网太大,两位负责的总监不把重心放在淘宝商城上。

 

2009 年 3 月,张勇只好直接上手负责淘宝商城,他在后来的采访中说:“当时去做商城很简单,不是我想做,而是我不能看着它死掉。我觉得这个业务不能死掉。为什么我要自己去做,因为我坚信B2C在未来是一个大趋势,是阿里巴巴不能失去的一块。没人管,那我就自己去管。”

 

2011 年,淘宝网经历了更大的拆分,被拆分为淘宝、淘宝商城(后来的天猫)和一淘(现在主推返利)三个模块。

 

相比淘宝,淘宝商城和一淘可谓又弱又小,马云并给这负责“两个小东西”的团队找了比喻,说负责淘宝商城的张勇是“刘邓大军”,负责一淘的吴泳铭(阿里十八罗汉之一)是“东北野战军”。

 

这个比喻并非随口一说,其实暗示了张勇“危险严峻”的处境。

 

东北野战军兵强马壮,刘邓大军呢?要么一直往前跑,千里跃进大别山,跑到终点,要么没有活路。

 

头顶繁重 KPI 的张勇只能愣着头皮背水一战,在他的带领下,淘宝商城事业部得以重新恢复独立运营。

 

淘宝商城是如何发展为天猫的呢?一个原因是淘宝商城四个字太长了,另一个原因是中国人分不清楚“淘宝”和“淘宝商城”。

 

于是马云想了一个绝妙的名字——天猫,并说服了一开始抗拒这个名字的张勇。

 

2012 年 1 月 11 日,天猫品牌发布,而在 1 月 11 日发布的原因是,这天是张勇的生日。

 

 

3

全民“双十一”

 

如今提到让“剁手党”狂欢的“双十一”,大家总是想到幕后的马云爸爸,事实上,这一切首先要归功于开创者张勇。

 

那时候,没有人能想得到“双十一”会成为全民狂欢的盛宴,更没有人能想到 9 年后(2018 年)能带动 2135 亿的成交额。

 

你可能也不敢相信,如今让我们疯狂“剁手”的“双十一”,是张勇为了在 KPI 中“活命”,而采取的举措。

 

因为那时候已经是淘宝商城创立的第二年,但它不够出名,团队们也在艰苦的突围中,极力想找到出路。

 

刘邓大军必须要跑到终点,必须突围才有活路,于是想通过打造一场活动来提升淘宝商城的知名度。

 

据后来媒体对张勇的采访,这段日子也是张勇很“伤脑筋”的经历,就是“东看看,西看看”,在一片迷茫混沌中想要找到一个突破口。

 

2009 年是淘宝首届“双十一”,短短一天内创造了 5000 万的成交额。未必事事都能有一个好的开端,但过程一般都同样地曲折磨人。

 

2011 年 10 月 10 日,淘宝商城公布了同商家之间的新规则,新规则提高入驻商家的门槛,想将淘宝商城真正定位于品质,以区分于淘宝网的多样性。

新规公示之后,其中“提高技术服务费”和“提高保证金”这两条被广为传播,并被解读为淘宝商城要抛弃小商家。

 

这在淘宝商城众多中小商家中引起了轩然大波。网上出现了铺天盖地的指责之声,几千家店主组建了“反淘宝联盟”。他们涌入大商家,通过购买再退货,并给差评的方式发动攻击,部分店主甚至直接跑到阿里巴巴去拉横幅抗议。

 

这一事件后来被称为“十月围城”,其让进入淘宝后一直风生水起的张勇遭遇了“最艰难的一周”,后来以政府介入和淘宝让步结束。

 

这又是一次要在应急预案中“保命”的经历,外界的误解已经传播开来,求胜欲极强的张勇团队只能一往直前。

 

这一次,解救张勇的正是“新”的“双十一”方案。

 

当时负责“双十一”方案的市场总监,是刚从阿里巴巴调到淘宝商城的应宏(花名“魄天”),魄天提出要把“双十一”从“光棍节”变成“网购狂欢节”。

这个大胆的设想切中了张勇的想法,最终的结果也验证了这次设想。

 

2011 年,“双十一”成交额上升到 52 亿元,其中淘宝商城贡献了 33.6 亿元。

 

几次成功突围,张勇的在业务、战略等方面的能力自然不用质疑。

 

4

“all in无线”

出任阿里CEO解决阿里增长难题

 

2015年5月7日,马云以“内部邮件”的形式宣布,由张勇取代陆兆禧出任阿里集团CEO,阿里由此诞生了第三位CEO。任命之前,马云曾找张勇详谈过一次,张勇表示可以接任,但没有什么兴奋之情。这种态度与他对CEO这份工作的认识有关,马云曾告诉他:做CEO是一个苦活,需要做好下地狱的打算。张勇说,“他(马云)把我推下地狱。”目前,这个马云眼中的“地狱”在外界看来非常辉煌,甚至如日中天,用张勇的话讲:阿里是一个“经济体”。然而,这个“经济体”正在遭受巨大的发展挑战。就拿双十一为例,人们都在问,随着平台交易额突破900亿元,这个数字未来还有多大上涨空间,还能上涨几年?

 

 

双十一是2010年开始发力的,与智能手机的普及几乎同步,从这个意义上讲,天猫与小米的崛起类似,都是坐到了风口上。张勇是阿里人中最先看清这一点的,早在2013年9月,他就召集阿里集团的大领导们商讨电商的无线战略,并在两个月后的一次高层会议上提出:整个集团把无线作为最重要的战略,“all in无线”。

 

次年3月,他便全面接管阿里无线,促成了其后的双十一奇迹。然而移动终端的增长不是无限的,目前,智能手机已经普及得差不多了,用户总数已达七八亿左右,没有大幅增长的空间了。况且对于阿里而言,新增移动终端用户并非其主流客群。在这种局面下,如何推动集团继续高速成长,变成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难题。目前,张勇指出了三个解决问题的方向:一是向国外进军,二是向农村进军,三是深耕现有用户。向国外进军是当下最紧要的任务,也是最有可能快速见效的方案。

 

该方案具体包括:

 

一、将国外产品引进国内,目标客群是追求品质生活的中产用户,最明显的动作是于2014年2月上线了天猫国际;

 

二、将国内的产品销售到内地以外,今年的双十一便试图推动这一进展,首批试点地区包括香港和台湾。

 

三、向农村进军则是一项关乎长远的战略,阿里推展该战略的力度也很大。

截至2015年年底,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点已经超过10000家,县级服务中心超过200家,而阿里计划,最晚到2020年,在全国建立10万个村级服务站和1000个县级服务中心。

 

深耕现有用户则是阿里正在做但尚未全面铺开的一项战略,马云和张勇将这项战略表述为“大数据和云计算”。

 

所谓“大数据和云计算”战略,其核心内容是通过深入挖掘现有交易数据,以及用户在阿里旗下的内容平台,包括新浪微博、优酷土豆、虾米音乐、UC头条和高德地图等,留下的个人偏好,吸引和促成用户再次购物。

 

总之,今天的阿里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也是一项艰巨的事业,更是一项地狱般的事业。那么,张勇能肩负起这么沉重的事业,成为一名成功的阿里CEO吗?

 

5

跟“野猪”拼命的人

 

马云曾讲过一个打猎的故事,话说一个人上山打野猪,一枪打出去没打中,反而激怒了野猪,野猪冲猎人跑过来,此时,这个人如果把枪一扔,撒腿就跑,则为职业经理人,如果从腰间拔出柴刀,冲上去跟野猪拼命,则为老板。在马云眼中,张勇就是那个敢跟“野猪”拼命的人。从加入阿里的第一天起,张勇就住在杭州的一个五星级酒店,周末才返回上海。

 

他的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甚至经常超过18个小时。

 

他之所以选择住酒店,也是因为这样最适合工作——衣服有人洗,房间有人收拾,晚上提供夜宵,水电费不用操心,还有健身房和游泳池。董文红是菜鸟网络的总裁,也是阿里最传奇的人物之一,从行政前台一直干到集团副总裁。她说,“我觉得自己够努力了,但我发现老逍比我还努力。我做菜鸟这两年,真的挺辛苦的,经常是晚上很晚才走,但我出去的时候基本上会看到他的车总还停在那里。”有人问张勇,你怎么能忍受这么高强度的工作?他则回道,我从进安达信的第一天就是这么工作。

 

安达信和普华永道带给张勇的不光是忍耐力,还包括思考能力。蚂蚁金服董事长彭蕾曾说,阿里开高管会,从早开到晚,到最后所有人都晕头转向,只有逍遥子头脑清楚且精神饱满。有阿里员工曾说,在阿里,最懂战略的是马云,但最懂业务的是张勇。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张勇是阿里内部最早重视B2C业务和无线业务,并率先采取行动的,而这两个业务已成为阿里的核心支柱。尽管能力强、人气旺,但张勇本人始终保持着谦虚,始终将自己定位为“马云的执行者”,他在接受采访时说,“马总爱天马行空,我负责脚踏实地。”

 

要脚踏实地是不容易的,将愿景变成现实不但要付出心血,还要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比如“十月围城”事件。

 

对于这次事件,马云不认可张勇的处理方式,但却很认可张勇那时候表现出的孤勇——那是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英雄气概,以及一种认定目标就不放弃的执着精神。事实上,整个天猫就是在这种精神的支撑下崛起的,除了“十月围城”事件,天猫没有什么传奇故事,若说有,则是以“日拱一卒”的精神,建成一个电商领域的“超级大国”,而张勇是这个“超级大国”的“设计师”、“承包商”和“监国者”。做这项工作,张勇有很多优势,比如他是学财务出身的,在安达信和普华永道做过大项目,既具备宏观思考能力,又具备细节执行能力。

 

在他手下干活,光喊动听的口号是没有用的,他会揪着细节一层一层地往下问,直到他能构建起一幅图景。

 

这一点是他跟马云最大的不同,马云会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他则不要那个“万一”。这种不同源自他与马云的创业方式不同:马云是因为有一个构想,所以才创建了阿里巴巴;张勇则从一开始就是在一项已经有井喷苗头的领域发力,缔造了天猫。如果说马云创业靠的是想象力的话,那么张勇在阿里内部创业靠的则是规划力,那是一种上海人擅长的精打细算的高超能力。

 

张勇的另一个优势在于他与员工之间没有距离。马云是偶像,是飘在云端、供人解读和膜拜的“外星人”;张勇则是一位有威望的长者,而且既不傲也不装。在天猫工作时,张勇天天在他那间办公室请员工吃饭,边吃边聊,他的威望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建立的。

 

能得到基层的支持,能得到中层的赞赏,能得到高层的信任,在过去九年,张勇成功征服了全体阿里人的心。你若问他其中的秘诀是什么,他则只有一句话:事情可以复杂,人要简单。这种“简单”还体现在对于外界的评价上。张勇的公众形象永远是沉稳的,从头到脚都中规中矩,他不是特别爱笑,讲话时声音也没有起伏,而且只讲阿里不讲自己,以致于落了一个“最低调也最无聊”的评价。

 

当记者将这个评价抛给他时,他仍平静且微笑地回答:挺好的。很难相信,发明双十一,让全国人民high成一片的居然是这样一个人。

 

↓点击了解安越精选课程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网络,文中或封面图片来自授权原作者及互联网。为非商业用途使用。 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安越(微信:yuexianghui03)。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最终解释权归安越所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