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财政局 来源:本站整理 推荐讲师:安越 发表于:2014-11-17
一是围绕“一个中心”。要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增强全局观念,紧紧围绕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这一中心工作,确保财政性资金的完整无损,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实行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分离,有助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监督。预算编制部门要集中做好预算编制的具体工作,统一预算编制政策标准,审核、编制、研究、确定各部门预算方案。预算执行和监督部门要把握资金投向关口,确保单位资金不偏离预算轨道,逐步建立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分离的预算管理新机制,形成财政部门编、管、查的有序制衡。
二是抓住“两个重点”。第一个重点:重新界定财政资金供给范围,按照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着力解决财政越位与缺位的问题。财政资金使用范围必须体现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活动范围和方向,财政资金应逐步取出插在市场资源配置的经营性和竞争性领域的那只“脚”,最终能够“洗脚上田”。逐步缩小财政资金包揽项目范围,加大对公共建设项目投资力度,实现财政资金的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主要应围绕“五个一”大做文章:保一块,即保公教人员工资发放和城乡低保人群、企业离退休人员、民政优抚对象的工资、补贴的发放,确保基层政权机关正常运转所需经费;减一块,即对行政事业单位严格按照“三定”分类控编,削减超编人员、混岗人员、借用人员、临时人员人员经费;统一块,即把单位的所有资金统统纳入财政管理,统筹安排,统一使用,充分发挥预算外资金的使用效益。压一块,即坚持勤俭理财、厉行节约的方针,降低行政成本,大力压缩部门非重点类会议,杜绝超标改善办公条件等一般性支出,遏制巧立名目发放津贴补助和居高不下的接待费、电话费、车辆修理费等消费性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调一块,即为缓解预算内经费安排不足的矛盾,正确处理部门之间财力分配苦乐不均的问题,加大从城市建设维护费、罚没收入等专项收入中调剂部门预算支出盘子的力度。
第二个重点:建立以定员定额管理为主的预算分配机制。以财政资金分配的公正、透明、规范为目的,制定科学合理的基本支出预算定额体系,必须坚持“两条原则”:一是实事求是,保证国家行政机关行使职能的人员配置与资金合理需求的原则。预算支出定额要体现部门、行业特点,要研究特殊部门特殊开支项目对资金的需求程度,解决支出管理中挤占、挪用、转嫁支出负担,套取财政资金等不良问题。要通过对预算单位实行开支水平的定性定量分析,逐步建立起部门分类准确、档案划分相当、支出水平趋同、收支项目详尽、定额量化科学的支出标准体系。二是兼顾需要与可能、量力而行的原则。由于各部门承担的职能不同,其对经费的收支也不尽相同。在编制支出预算时,要结合政策性因素和管理性因素,对人员支出、日常公用支出和个人补助三部分实事求是地核定,以避免单位出现苦乐不均、财力配置不平衡的现象。
三是处理好“三个关系”。首先,妥善处理好重点支出与一般支出的关系,解决好财政越位与缺位的问题。在编制部门预算时,要采取让“缺位”的支出补上,让“越位”的支出退出,坚决杜绝再出现一些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支出,重点保障预算单位人员工资发放,保障县乡政权机关正常运转。其次,处理好维持性专项与发展性专项的关系,对于县乡财政而言,财力优先保障的是维持性专项支出,如体现教育“三增长一优先”的项目,按人口测算安排的科普及计划生育支出,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召开的一类、二类会议经费等其他重点项目资金。然后,根据各部门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编制3至5年中长期项目备选规划,按部门资金要求及本级财力状况,区分轻重缓急,运用成本比较原则,对每个项目成本的效益情况做出深入细致的分析评估,确保预算资金选择最佳投资方案。第三,配合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和政府采购工作,逐步建立规范的财政投资绩效评价制度。最后,处理好吃饭与建设关系,充分发挥财政贴息、补贴杠杆作用,培植地方后续财源,增强地方财力后劲。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网络,文中或封面图片来自授权原作者及互联网。为非商业用途使用。
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安越(微信:yuexianghui03)。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最终解释权归安越所有。
上海安越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021-58362000
15801919100(公开课24h服务)
15801990967(内训24h服务)
15801990967(管理咨询24h服务)
关注安越官方微信
CopyRight © 安越咨询 版权所有 沪ICP备 05001842深耕欧美管理会计理念,聚焦中国企业实践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