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毛华扬 张砾 来源:中国财经报网 推荐讲师:安越 发表于:2014-11-15
新预算法修订结束长跑,意味着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正在提速。这对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预算法突出预算的完整性,政府全部收支要纳入预算管理,强调预算必须接受社会监督,向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而要实现预算公开、预算的内部控制、预算的平衡与协调等,必须实现预算管理的信息化。预算管理信息化涉及很多方面,其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有如下方面。
向全民公开的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
预算管理过程中必须保证预算的阳光公开。那么预算的公开性如何得到保障与执行,如何避免某些暗箱操作行为的发生,如何从源头防治腐败,将是新预算法实施中的关键点。而这要依赖于信息化平台才能达到。
因此,面向全民公开的预算信息化平台是实现阳光预算、公开预算的基本保障。民众可以通过该平台随时查看如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预算数据与预算指标,真正做到全民公开,使各类预算特别是政府收支预算得到全民监督,在增强民众对政府信任感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防治了腐败。
这还要充分应用目前主流的PC(个人计算机)终端、手机终端、平板电脑等,方便民众提出质疑,也便于民众深入了解预算知识、过程、要求,使预算管理真正置于民众的全程监督之下。毕竟,面向普通民众的预算,需要使用民众能看明白的方式展现,如此才能做到真正的公开、公正,社会的监督才会起到作用。
预算基础信息资源实现统一与共享
在编制预算过程中,一些商品、服务在一些地域甚至在全国具有可比性,因此应当建立标准化的动态基础信息资源库,以供在一定范围内编制预算使用。通过公共资源库,可以避免商品和服务之间预算差异过大,造成潜在的腐败根源,提高预算资金的效率。
建立预算基础资源库需要进行总体论证,按照局部区域、大区域、全国等分级分类建立,并根据每年的市场情况不断更新。通过基础资源的参照,将会使预算编制更加符合实际。
同时,根据以前的预算及其执行的实际情况,也可以将部分典型的项目纳入基础资源库,这可以为编制预算提供参照,也为检查预算的执行提供参照。
全国统一的多层次预算编制控制系统
我国实行的是一级政府一级财政,在全国统一管理下的财政体系。因此应当逐步建立统一的多层次预算编制系统,这个系统应当是一个在基础数据上共享的多层次分布式预算系统。具体说来,这个系统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标准统一,即在代码标准、基础数据、编制方法上的统一;分布式平台一体化,即在核心数据上实现共享,分布式部署和运行,这样既解决了使用和维护的便利性,也解决了关键数据的共享问题,而且通过分布式的云计算方式能够降低设备的投入和维护成本;统一规范,即通过统一规范的方法来编制预算,避免预算编制的五花八门;统一监督,在这样统一的多层次系统下进行预算控制和分析,能使预算更为合理化。
预算与实际执行的分析
再好的预算,如果没有被真正的执行,就失去了意义。由于在预算执行中,实际情况在不断发生变化,预算的调整是必然的。因此预算在实施过程中,就需要与实际的资金使用联系起来。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如一个项目下达后,又会分解为若干子项目,而且跨越很多部门。因此,预算与实际执行是相互关联的总体,需要一体化地进行考虑。
预算与实际执行的分析是预算资金效率的检查手段。而预算资金效率是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可行、客观真实的最终表现,当然除了预算编制,预算资金效率还受实际执行过程的影响。既然科学的预算需要通过实际执行来实现,因此预算编制系统必须与执行系统在数据上实现共享,并能进行相应的分析。
基于大数据的预算诊断
全国性的预算管理系统情况复杂,指标繁多,其监督管理就更为复杂与困难。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检查中,若完全依靠人力是难以做到的。基于这样的大数据系统,需要建立相关模型,进行各方面的分析。这就像人体检一样,通过各种数据的分析,就可以判定在哪些方面可能存在问题,以提出应对的解决方案。
整个系统在基于大数据的前提下建立自动诊断专家子系统,通过科学实时的专家诊断,可实现系统的动态监督。
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联动管理是各模块实现相互制约和协调的保证。预算的编制、执行与监督管理必须是一环扣一环,如果三者之间不实现统一管理,将会对整个预算管理的有效性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只有保证在信息统一共享的前提下对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进行联动管理,在信息资源上保证三者之间的关联性,才能实现它们的相互制约与相互协调。
面对目前系统分散、信息孤岛依然存在、数据共享难等状况,在预算管理信息化的实际推进过程中,需要基于财政整个系统来进一步规划,对已有的系统进行整合或统一,初期至少在数据上要实现统一,并在相关系统之间有标准的接口,这样才能逐步提高预算管理信息化的总体水平。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网络,文中或封面图片来自授权原作者及互联网。为非商业用途使用。
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安越(微信:yuexianghui03)。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最终解释权归安越所有。
上海安越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021-58362000
15801919100(公开课24h服务)
15801990967(内训24h服务)
15801990967(管理咨询24h服务)
关注安越官方微信
CopyRight © 安越咨询 版权所有 沪ICP备 05001842深耕欧美管理会计理念,聚焦中国企业实践十五年